close
《人間條件》系列以不同的角度關心在台灣這篇土地上的市井小民。這次《人間條件六-未來的主人翁》吳念真將描寫六七年級生的故事,一個薪水一直不漲,房價、物價一直飛漲的年輕世代。
這群六七年級生,各自努力著,也各自面對著現實社會的生活壓力,到底該如何面對與自處。
吳念真說:「我們以前只要肯努力,就能達到目標,但現在年輕人雖持續努力,卻只能讓生活過得輕鬆一點。我想跟他們說:我知道你們其實很辛苦;我還想告訴我的同輩:他們這一代或許衣食無缺,但真的沒比較好命。」(這段實在說的太好了!)
夢想與勇氣的拉扯
貴為企業二代,有著人人稱羨的生活,
他卻鬱鬱不得志,渴望掌握自己的人生。
但內心勇氣是否足夠,踏出那衣食無憂的舒適圈?
面臨婚姻 想追又想逃
父母成天吵吵鬧鬧,子女紛紛逃離,
這樣的生活模式讓年近四十的女兒對婚姻失去信心。
離開了家,卻也因此成不了家。
愛的結晶 總來得不對時機
婚前常常一不小心,婚後天天勞身勞心,
照表操課的性福,愛的結晶卻總不降臨。
想要小孩卻生不出來的壓力,辛苦誰人知?
照料久病至親的生活 是誰受折磨?
為了專心照料父親,
面對日不敷出的經濟壓力、不知父親何時會離去的焦慮,
一直守候女友的逼婚,
身心俱疲的獨子,無法接觸人群,看不到未來。
努力向前走 是擺脫 還是重蹈覆轍?
雙薪夫妻努力養家,
房貸壓力下,同時還得照顧上下兩代,
是為了擺脫兒時記憶裡的辛苦生活,
亦或只是一代復一代的重蹈覆轍?
四五年級與六七年級的世代對話
自從看了人間條件四後,就成了綠光(尤其是人間條件)的戲迷,一如同之前的清明時節(請參考前文),在售票第一天,劇本演員都不清楚的情形下,就把票買好了。
人間條件系列的特色就是貼近人心,用寫實的方式傳達各類族群的心聲,呈現手法也一直都是笑中帶淚,情緒像搭雲霄飛車一樣起伏。
往常的人間條件會有一個主軸,有明確的主角,而這次採用多條分線的方式來述說故事,節目介紹雖然說是六七年級的故事,但在我看完比較像是五年級中段班到六年級的故事,裡頭討論的故事讓人有不少感觸。
我們生在經濟起飛後的年代,爸媽給了我們他們小時候享受不到的物質生活,不用擔心吃不飽穿不暖,也不用擔心沒錢上學,希望我們能過的比他們好,但實際上,我們所擁有的機會,比他們少很多。
吳導在謝幕時說,在他們的年代,只要好好工作存錢,就可以買房子,現在的爸媽對子女說,你們好好工作快去買間房子,這是很殘忍的話。這話完全切中台北年輕人的心聲!
製作人李永豐說,人間條件有幾個重要元素,林美秀是一個,「吳念真一定要演」是另一個,為了「完成這個儀式」,他前幾天才說服吳念真上場,所以林美秀會「有三個老公」,由陳希聖、吳念真、李永豐輪流扮演。林美秀說,吳念真幽默,陳希聖不按牌理出牌,李永豐比較焦慮,三個老公有三種演法,「希望大家每一種都來看。」
這次林美秀的戲份並不重,我也自認運氣很好的同時看李永豐、林美秀及吳念真一起出現在舞台上,少了其中一個人,都會覺得綠光的戲好像少了什麼。
我最喜歡看李永豐用他練轉的台語,做連珠炮的台語台詞攻擊,髒話聽起來一點都不髒,誇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,喜感100分,至今我還是很難將他跟紙風車聯想在一起。
看人間條件必備的東西叫衛生紙,這齣戲最沈重的部份,莫過於父親久病臥床,兒子為了照顧父親,辭了工作、賣了房子、不敢結婚,「久重床前無孝子」就是這般,兒子長年照顧父親,累了倦了也得堅持下去,含著淚對臥床昏迷的父親大喊:你為什麼還不死?!
這是一種憤怒、一種無奈、一種不甘、一種愧咎,據說這段是吳導依身邊友人的真實狀況寫的。
想知道這段有多催淚嗎?坐我隔壁50歲上下的叔叔,可是哭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…
另一段比較容易產生共鳴的,應該是自認懷才不遇而失業的爸爸,家中有兩個小孩嗷嗷待哺,還背有房貸,但在工作上總覺得上司是笨蛋,公司不懂得他的優秀憤而辭職。
在某前東家離職時,辭呈上寫的還是:龍困淺灘,不死即傷。
應該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,為什麼公司總是那些不如自己的人發展的比自己好,只是迫於現實的無奈,多數人不會選擇辭職。
每個人看戲感動的地方不一定一樣,最能打到心裡的那句台詞也不同,對我而言,柯一正導演飾演的角色,對下一輩的年輕人說:猶豫,是更多猶豫的開始。這句話不知為何,直接打入我的心中,很多時候,很多事情,我們總是想著:再等一下、過一陣子再說、說不定…,接著就是更多的猶豫,最後可能是無疾而終,也可能是狗急跳牆。
是不是,一開始我們就勇往直前解決問題,結果會更好呢?
人間條件就是這樣的舞台劇,他勾起你的喜怒哀樂,喚起你心裡深處的一些回憶,也讓你思考你人生的遭遇,他不是很沈重的悲劇,更不是只是為了逗弄觀眾大笑的喜劇,他上演的就是所有人濃縮的人生,正因為如此,我們才能隨著劇情一起哭一起笑。
這齣劇現在應該已經看不到,但綠光每年都會重演人間系列,沒看過的朋友,可以試試。
備註:黑白的側拍取自大魯的攝情布拉格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